专家解读我国首个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国家级规划
发布时间:16-12-02 来源: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
据经济之声《央广财经评论》报道,一段时间以来,关于中医、中药的争论甚嚣尘上。现在,这样的争论或许可以停止了,因为我国首个关于中药材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已经正式亮相。
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消息,这个《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(2015-2020年)》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,工信部等12部委联合拟定,它要求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%;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%,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%等。
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将要实施的7大专项,包括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、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等等。其中提出,要启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;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,药用动植物园15个,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。
为什么关于中医中药的争论会那么激烈?因为近年来,随着患者对中药需求的增加,中药材市场上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,甚至出现了“方灵、药补灵”的说法,工信部消费品司医院处处长李宏举例说,滥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现象较为普遍,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下降,影响了中药的疗效。
此外,由于供需信息交流不畅,宏观调控难以实施,价格也常常大起大落,更为值得关注的是,土地资源减少,也造成野生中药材资源接近枯竭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《规划》应运而生。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王黎明强调,要通过科学发展中药材生产,减少对野生中药材的依赖,利用五年的时间能够再解决100种的种植养殖和原生态的加工救治保护,争取到2020年,世界100个品种满足90%以上的生产需求。
当期中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还面临着哪些严峻挑战?《规划》的出台,会给中药材市场发展带来哪些改变?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善联做出解读。
胡善联分析,去年7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公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(征求意见稿)》,中医药已经得到了法律的保护,对于弘扬祖国医学,特别中医药的保护,它是很重要的基础。因为没有药,中医也不可能继续发展,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它有非常大的意义。
关于目前中药材保护和发展面临的挑战,胡善联说,一是野生资源的枯竭;二是过去因为比较重产量、轻质量,质量不能得到保证。所以这一次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中医药片剂的质量,这是很关键的保护和规划。
野生中药和人工种植的中药,哪个效果更好?胡善联说,传统来讲,野生的效果比较好,因为它的生长环境较好,污染也少,疗效较高。人工种植的中医药材生长期比较短,再加上过去滥用化肥、农药、生产调节剂,所以品质就下降。因此,目前一方面要保证产量,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它的品质。
此次从规划中可以看到,到2020年,我国将基本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,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,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要求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%。胡善联指出,要求产量达到一定的数量,说明目前我们的人工养殖和种植量的增幅还不够,满足不了需要。另外,实际上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的发展,不仅是国内需要,国外也同样需要,中药材应该走出国门。“走出去”,一方面可以看到国外有没有什么中药生产的经验可以利用,同时我们的中药材出去以后还可能会发现适于种植的一定地域、土壤等契合条件,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。
胡善联还特别提醒,中药材的发展一定要跟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,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,因为仅有药并不能解决问题,一定要有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