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仓储与配送网
首页 | 登录 | 联系我们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首页 > 新闻展示 >
行业资讯

专家视角|沈绍基就当前与未来3年仓储业发展发表意见

发布时间:2023-07-07 来源: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 

6月底7月初,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会长沈绍基先后在郑州、上海出席第18届中国仓储业大会与仓储物流创新论坛,就仓储业3年疫情防控期间发展情况与“十四.五”后3年发展趋势发表如下意见。

一、深刻认识当前仓储业发展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,尽力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。

    过去3年最大的特点,一是疫情防控,二是政策支持与驱动。受这两大因素的影响,全国仓储业的总体状况是,一方面仓库租金普遍下降、空置率有所上升、库存周转率明显放缓,另一方面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出现大幅增长。从调研的企业情况看,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展开兼并重组,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发展良好,还有一些跨界进入仓储领域的新兴企业势头也不错,但多数的基础性运营企业遇到问题、困难、困惑、纠结,有的转行、有的关闭。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,迫切需要我们业界同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:一是当前仓储设施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补短板、填空白,但设施本身不会自然产生效益,关键还是要创新仓储设施的运营方式;二是疫情防控条件下形成的消费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为常态,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及流通渠道的多元化是基本趋势,应急保供配送的方式需要融入到平常的运营之中;三是仓储行业的兼并重组、组织化程度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,但市场与业态细化的广大中小企业仍然是行业的主体;四是跨界进入仓储领域的企业对促进仓储业的创新是有意义的,关键是原有的仓储企业需要创新发展,仓储业是相对稳定、可持续发展、但没有高额利润的行业性质不会有大的改变。

二、准确判断市场需求与仓储行业发展特点,坚定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。

面对3年疫情防延续下来的复杂局面、展望“十四.五”后3年的发展,需要把握几个基本预判。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,随着经济恢复性、平稳增长,一是生产的柔性化,原材料与零部件物流是挑战;二是乡村振兴、城乡一体,县域物流创新是焦点;三是消费与流通渠道多元化,存货布局与智能化管理是重点;四是供应链优化与创新,仓储的定位与融入方式是难点;五是生活品质的追求,食品的全程温控与追溯是关键。从仓储行业本身的角度分析,一是仓储设施供需已基本平衡,技术改造成为投资重点;二是仓库租金基本平稳,仓储企业的规模与盈利聚焦服务;三是服务的焦点在于融入供应链、在于建云上云用数;四是成本控制已到极限,高质量、高效率成为竞争点;五是同质化竞争不可持续,创新是第一动力。

三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,全面系统并因地域、因领域、因企业制宜,推动中国仓储业现代化建设。

根据中国仓协发布的《中国仓储现代化建设工作指南》,仓储现代化,既包括设施、设备与技术等硬件的现代化,也包括作业、服务与管理等软性创新;既包括储存、加工、包装、分拣、越库、配送等基本服务规范化,也包括存货布局、库存控制、存货及仓单融资等增值服务创新;既包括网络、平台、流程的创新,也包括产业结构、行业规制、市场秩序与仓配及供应链体系的完善;既包括仓储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,也包括仓储从业人员结构与素质的提升。

仓储现代化是广大仓储物流企业、生产与流通企业的共同任务,需要我们业界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,但在重点与目标方面还是应当立足市场需求,因地区、因领域、因企业采取相应的对策:仓库设施的标准化立体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,是仓库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;仓配设施设备与运营的绿色化是行业发展的基本取向;仓储作业的标准化单元化机械化应当成为业内企业的基本配置,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应当在全行业逐步普及,仓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应当因地区、行业、品种、企业制宜;仓储服务的精益化高效化优质化应当成为仓储企业的永恒追求,仓配一体化与高效配送应当逐步普及,仓储深度融入供应链应当成为仓储企业创新的基本取向;担保存货管理与仓单电子化需要完善规制与公共平台,并培植重点企业;有条件的仓储物流企业应当拓展海外仓与国际物流体系,并加强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的共建共享。


友情链接:

版权所有: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京ICP备12033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993 Copyright © 2008—2015 cawd.All Rights Reserved
主办单位: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联系电话:010-63360311 E-mail:cawd@cawd.org.cn
技术支持: 北京原创先锋 网站建设

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公众平台二维码